构图最初的定义来源于西方的美术,西方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,通常首先对画面对象组合进行设计,包括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平衡、对象之间的对比以及整体画面的视点安排。

在摄影领域,研究构图可以使摄影者处理好所拍摄画面的空间关系,包括对象高度、宽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,从而达到突出拍摄主题、增强作品纪实效果与艺术效果的目的。

摄影构图绝不仅仅是空间几何艺术,还应该包括:光影关系,如具体构图中的明暗对比构图法;色彩关系,如具体构图中的色彩对比构图法;人的视觉体验,具体就是几何构图可能会失去平衡,但从视觉效果来看,却是完美的构图作品,这是因为空间几何、光影、色彩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在人眼中获得了很好的平衡效果。

构图时将线条交叉点置于欣赏者的视觉重心位置,能够更好地吸引欣赏者的注意力。

广角镜头用于拍摄环境人像时,可以视主体与背景的距离决定是否使用小光圈以获得较大的景深,从而使环境中的其他陪衬景物也能非常清晰。

被摄主体是拍摄者用以表达拍摄主题思想的最主要部分,是整个拍摄画面结构的中心,也是画面的趣味点所在,应占据突出位置。摄影主体并不一定是孤立存在的,它可以是一个对象,也可以是一组对象。

使主体突出的方法有很多,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:第一种是通过调整拍摄视角以及镜头焦距,将主体比例放大,使之充满整个画面,给欣赏者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;第二种是将主体置于画面中的某些构图点上,这些构图点的位置是欣赏者的视觉中心,这样欣赏者的注意力会更多地被主体吸引;第三种比较复杂的手段是虚化除主体之外的景物,并在取景时要取与主体色彩反差较大的其他景物,但要注意其他色彩不要过多,这样画面中就不会有其他明显的景物或色彩分散欣赏者的注意力,进而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;第四种手段是调整画面中主体与其他景物的明暗对比度,使得主体较亮,其他景物较暗,这样也可以有效地突出主体。

对准受光较亮的叶片进行点测光,这样会压低背景山体的亮度,为防止山体曝光不足而完全暗掉,增加了0.3EV的曝光补偿。

摄影作品中的前景是指位于主体前面或离摄影者最近的景物。前景具有烘托主体和修饰拍摄画面的作用,可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,还可以平衡构图和美化作品画面。

主体与陪体之间高度大于宽度时,应采用直幅取景,直幅取景用于表现画面的上下高低、远近深浅,这种构图方式的作品有高耸、强力、逼近之感,能强调主体本身的高度、力量感与气势。

采用平视角度拍摄人物、纪实类题材时,能够准确还原真实场景,但要注意把握好拍摄的时机,人物的表情、动作等是丰富画面内容的重要因素。

不宜使用大光圈拍摄,要通过较大景深保留一定的背景轮廓,交代主体人物所处的环境。

俯视取景是指镜头要高于被摄对象,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拍摄方式。采用轻度俯拍的方式可以比较容易地拍摄出景物的高度落差,搭配广角镜头与较大的物距,可以拍摄出画面广阔的空间感。

直射光是一种比较明显的光源,照射到被摄体上时会使其产生受光面和阴影部分,并且这两部分的明暗反差比较强烈。

选择直射光进行摄影时,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,勾画景物的形状、轮廓、体积等,并且能够使画面产生明显的影调层次。